在荷蘭政府強行接管安世半導體控制權引發(fā)中國的出口管制之后,安世半導體中國工廠自國慶后就已經被限制出貨,這也導致了工廠的生產出現了一些問題。從最新的相關報道來看,目前荷蘭安世可能已經減少了對中國安世的晶圓供應。這也導致了安世東莞工廠原材料短缺,工廠正常生產受到了影響。
雖然從常理上來看,在中國對安世半導體實施出口管制之后,由于安世半導在中國生產的產品無法出口,這將會導致產品庫存堆積,從會迫使安世半導體中國工廠降低產能。然而,從最新的國內媒體報道來看,安世半導體中國工廠確實降低了產能,但卻不是因為產品庫存堆積,而是“原材料短缺”。
據《每日經濟新聞》10月18日實地探訪報道,安世半導體東莞工廠聚集了不少的貿易商及客戶。他們都是過來提貨的,但是卻被告知沒貨。
報道稱,雖然安世半導體東莞封測廠訂單是滿的,但因為原材料短缺和員工配置問題,本周起,部分崗位會調整為“上四休三”,同時加班時間也會相應減少,由此前的每月加班七八十小時調減至四五十小時。

(安世半導體東莞工廠,圖源網絡)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原材料短缺呢?筆者認為是荷蘭安世半導體方面已經大幅減少了關鍵的晶圓的對華出口。
2025年10月4日,中國商務部發(fā)布出口管制通知,禁止安世半導體中國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國制造的特定成品元器件和子組件。因此,荷蘭安世半導體如果將境外其他晶圓廠制造的晶圓運往中國東莞工廠進行封測,那么將面臨生產后無法出口交付給境外客戶的局面。
所以,荷蘭安世半導體方面為應對中國的出口管制,大概率會將晶圓運往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的封測廠,并提升這些封測廠的產能,以保障對于境外客戶的供應。對于中國區(qū)的供應也必然會減少。因為,即便國內客戶在國內工廠買不到,還是可以買境外封測的安世產品。當然,短時間內安世半導體境外的封測產能肯定是不夠的,畢竟中國工廠占據了安世半導體全球約70%的產能。
按照聞泰的說法,安世在國內的產能占比約為80%,而且中國市場貢獻了超過50%的銷售收入。
對此,安世中國區(qū)的內部人士只是說,荷蘭安世仍然對中國有晶圓供應,但沒有透露供應規(guī)模是否有變化,按照一般理解基本等于變相承認。
荷蘭稱將化解安世半導體僵局
10月21日消息,據國內媒體報道,荷蘭方面近日釋放信號,將尋求與中方會面,商討解決安世半導體當前陷入的僵局。
荷蘭經濟事務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19日在一檔節(jié)目中表示,中方認為荷蘭與美國聯手干預安世半導體事務,但荷方政府此次行動的目的,是為防止安世前中國籍首席執(zhí)行官將業(yè)務及知識產權轉移出歐洲。
卡雷曼斯稱,中國汽車制造商同樣需要安世半導體的芯片,荷中應共同解決這一問題。


